寻找灵性的精神家园
------国画家张家启山水画赏析
文/摄 趙汗青
这是一片深邃的艺术世界,在张家启的笔下,艺术的精神家园处处显现着一处灵性,显现着画家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种深思和追求。显示着一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大胆创新和突破的成功。那种宏厚而丰富的构图形式,清楚地说明他早已丢弃了以往单纯清秀的用笔用墨方法,繁密的笔痕凝聚,融会中的互动关系处处显示,一种较为新颖的山水画语言风格已初见端倪。尤其是《江南写生》、《秋色图》、《山野图》等,用笔、用墨、用色非常新颖独到,那混沌苍茫的艺术效果,处处展示着一种心静如水的禅味,一种超越的感觉,一种格高而思远的艺术美感。
纵观张家启的山水画,一派北宋董.巨气势,用笔生动潇洒,中锋直皴,大笔横点,洋溢着古雅秀润的笔墨趣味。温润柔和的江南山水,空气是湿漉漉的,他用墨的干湿,浓淡描绘出江南的感觉。山川在墨色气势的渲染下,烟云流动,万顷湖面浩瀚无涯,却不着一墨。峰峦隐入天际,气势雄浑,万里江山,只取一截,一唱三叹,画面以线条.积墨创造出一种秀润而古朴的美感。在明净的山水之间,草屋数间,是归隐的好去处。如《归隐图》、《桃源仙境》等。甚至包括那些小品,细细品来,都有一种独富个性和时代性的视觉效果,以致不经意中会使人产生精神的震撼。
尤其是近期几十幅作品,在我的记忆中久久难以挥去。乍一看,这些山水画的画面几乎由浓浓的墨汁覆盖,几乎难以找到几处空白和透气之处,整个画面完全被森林、山崖、磐石占去了,很少见传统意义上的飞泉幽谷、古树亭台,偶见几处茅舍,闲房,山脚下一两条小溪,见几艘无人小船,现几丝亮点,仿佛才寻到几丝视觉和精神的归处。这些作品,看上去似乎并无章法,色彩浓烈而单纯,实际上,透过这些所谓的没有章法和单纯色彩,却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地域氛围,透过那些单纯的大墨色.焦墨.浓墨,则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的一种大气大度,一种粗犷奔放,浓墨重彩,厚重湿润的气韵动感,可窥见画家粗中见细,狂中出神,法度之外的别有追求和别有神韵的心灵真谛。这或许就是张家启的成功之处吧。
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,张家启的个人山水画展,就曾在青岛、大连轰动过一时,并引起了美术理论界的高度关注。其作品以其鲜明的个人特色给人留下过较深的印象。著名书法家张伯义先生评价他:“这是一个很有天赋的青年人。只要努力上进,假以时日,在中国山水画名家的行列中,一定会有他的位置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