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晓风残月的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89

[转载]二十四日平安夜

$
0
0
原文地址:二十四日平安夜作者:指上斋


二十四日平安夜

苑英科

韩先生是讲究生活情趣的人,虽然生活在城外,蜗居在回龙观附近,但是经常找机会或创造机会进城享受首都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。一人独行,毕竟寂寞,于是经常拉上一两位好友同行。

套用俗不可耐的一句话:时光如水,日月如梭。新年就要到了,人们都在蠢蠢欲动,虽然动法不同,但都有些浮躁了。离09年的元旦还有半个月,韩先生就跟田先生和我打好了招呼,24号晚上要留给他,他请我们到国家大剧院看京剧,剧目是大型新编史诗京剧《赤壁》。

我有些犹豫,尽管我是京剧的粉丝。在京剧方面,我历来是复古派,对新编的剧目,不是很感兴趣。当然,这是偏颇之见,当初梅兰芳奠定自己的地位,靠的就是齐如山创作改变的新剧目。话又说回来,梅兰芳多少年才出一个?齐如山多少年出一个?

留意了一下这出戏的广告,发现这出戏还是应该一看的,戏的主演,全部是一线的头牌演员,诸葛亮由余派老生于魁智扮演,曹操由裘派花脸孟广禄扮演,演周瑜的是当红叶派小生李宏图,演小乔的是梅派著名青衣李胜素,鲁肃由著名老生杜镇杰扮演。这个阵容平常是不多见的,不仅是强强联合,而是名家荟萃了。这些人凑在一块儿,不管演什么戏,就是这些人唱歌,都应该去看看的。况且,整天在郊外呼吸着纯净的空气,偶尔到城里呼吸一下汽车尾气,也是很幸福的事情。

到了23号,看《手机报》的时候,才记起明天是所谓的平安夜。对这些洋节日,我们这些过了四十岁的人从来不当回事,但《手机报》郑重地发出了警报,说是到时城里部分路段交通将出现堵塞。“堵塞”这两个字很让人害怕,什么“堵塞”了都不好,三人紧急商量对策,虽然是臭皮匠,但也抵得上一个诸葛亮,于是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:到时乘轨道交通进城。

24号一下班,三人打车到了13号线龙泽站,在地面上乘车二十多分钟,到达西直门站,步行十分钟,倒入2号线,进入地下运行,车厢内的人明显增多了,出现了拥挤,但还是可以忍受。到复兴门站,再倒1号线,在天安门西站下车,顺着标识走上地面,就看见“水中的鸟蛋”了。

看看时间,进城总共用了一个小时,还不到六点,于是顺着灯火辉煌的长安街往西走,三人共同思考着一个问题:在哪儿吃饭?吃点什么?过了新华门,到了北新华街北口,踌躇了一下,北面是府右街,没有饭馆,往西是西单,吃饭肯定没问题,可还是有一段距离,往南一望,看到了“六部口涮肉”的招牌,这个招牌见过无数次,每次都是匆匆而过,没有进去过,于是我们想去看看。

推门进去,满屋热气,眼镜立刻朦胧了,耳听得四周人声鼎沸,摘下眼镜,拉住一位服务员询问,却被告知客满,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出来。继续往前走,走不远,见一家清真馆子,有些破旧,临街的窗口前,玻璃罩子里,摆放着各种熟食,主要是牛羊肉和下水,玻璃罩子后面,一位穿白大褂的汉子正在专心致志的切牛肉。从旁边的门口走进去,屋子低矮,环境幽暗,热气飘移,人影晃动,几张方桌已经坐满了人,仿佛没有空位置了。正在失望的时候,又出来一个穿着很黑的白大褂的中年汉子,招呼着我们,晃着他那胖胖的身躯,挤过一条狭窄的堆满杂物的过道,把我们让到了后面的一件小屋里,小屋里空无一人,而且也很冷,摆放着五六张方的或长方的桌子,桌旁是长条凳子。三人坐下,要了一份羊蝎子,一份白菜炒豆腐,一人一碗羊杂汤,一人一张半斤的牛肉饼。因为要赶着看戏,所以催得紧,菜也上得快。羊杂很肥,但没有任何异味,牛肉饼吃起来,很香,白菜豆腐用酱油炒的,据说是老北京的做法,很入味儿。

正吃着,进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,在我们旁边坐下,要二两牛肉饼。服务员说,牛肉饼半斤一张,不零卖。小伙子满口京腔儿,说:我是闻着味儿进来的,到这就走不动了。可我刚刚吃过饭!我们都乐了,田先生打趣道:那就来两个小二(二两装的二锅头),慢慢喝,多吃点!小伙子说:我不喝酒,喝不了。扭头对服务员说:那就来一张吧!就喜欢吃这口儿。

大概是走累了,我们吃得很香,东西也没剩下。等我们走的时候,见小伙子那张饼吃下去了三两,正冲着剩下的二两发呆,看见我们冲他笑,就说:我歇会儿再吃,吃完了去遛弯儿。

步行七八分钟到达国家大剧院,经过严格的安检才进去。探测仪扫了前面扫后面,连手机和钥匙都要拿出来看一下。进大剧院,是不能多带的东西的,带了也要存起来,包、照相机、摄像机都要存在衣帽间。好在我们轻装上阵,没有什么插曲。时间还早,我们悠闲地在大厅转悠,在大厅东侧的展厅,看了京剧历史展。

《赤壁》在歌剧院演出。踩着红地毯从北门入场。坐电梯上到三楼,我们的座位在第1排。我历来有些恐高,往下一看,心脏忽悠的厉害。大剧院里的温度尚可,坐下不到五分钟,开始觉得口渴,因为牛肉饼、羊蝎子、羊杂汤很香,也很需要水的滋润。韩先生服务意识很强,出去买水,一会儿回来说,大剧院里不能带水进来,只能到二楼的茶座去喝。可是来不及了,戏马上就要开演了。忽然发现池座那里有些动静,仔细一瞧,原来是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来看戏了。她坐在池座第七排的中间,周围跟着三四个人。附近的观众有些人站起来和她握手,稍远一些的观众有的扭头看看,一切都很平静。

演出开始后才知道三楼的座位是让人听戏的,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只能看个影儿,五官根本看不清,光看脑瓜顶了。于是责怪韩先生小气,为什么不买好票,弄个池座的多好,和演员近距离接触。韩先生说,一张池座票上千元,太奢侈了。我们觉得也是。好在大剧院的音响是无可挑剔的,演员们个个中气十足,唱腔也很能调动观众的情绪,情不自禁地叫了很多的“好”。

大剧院的管理还是很严格、很到位的。每个人的票上都写着:未经允许严禁对演出进行拍照、录音和录像,禁止使用闪光灯。演出中田先生告诉我,打开手机,假装拍照,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。于是我照做了,不到三秒钟,握手机的手背上,开始晃动红色的光点,仿佛有一支阻击步枪描上了你的手掌,我笑了一下,赶紧把手机收了起来。

《赤壁》演了两个多小时。的确是新编,过去熟悉的老情节老唱段都没有出现。由于歌剧院是活动的舞台,而且舞台很深,几乎比传统的京剧舞台深出一倍,给导演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,许多演出场面,同时安排前后两个场景,曹操及其文臣武将在巨大的舟船上商议进攻战略,舟船前面,诸葛亮、周瑜坐在小船上在大江中飘移,探讨破曹之计。同时,导演还充分利用立体化布景,增加了整个舞台的进深感。大概是吸收了话剧或者歌舞剧的精髓,主要演员的表演,在舞台上大幅度移动,不断变换造型,由于舞台空间大,因此大量增加了龙套演员的数量,编排了更多的舞蹈似的动作,跟随主要演员的表演来营造规模化的场景,主要演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,舞台上没有“死人”,所有演员都是活的,加上演员出色的演唱,的确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,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。演出结束时,除去演职员外,张继钢也出来谢幕,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。

散场后,已经晚上十点多钟了,觉得口渴的厉害,赶紧去坐地铁,买票进去,见里面人山人海,一色的青年男女,才知道平安夜的厉害。车来了,里面已经人挨人人挤人,正在犹豫是否上车,只听后面一声呐喊,人流潮水,排山倒海般地往前涌,不由分说被卷进车厢,有人踩了我的脚,本能地抬了一下,但再也放不下去了。只好吸收青春的气息,与众多陌生的二十来岁的青年人零距离接触,我的嘴啃着一个女孩子的头发,躲都无处躲。左右两只耳朵都有人往里吹气,痒的我差点叫出来。感觉一只手在摸我的臀部,往后一看,见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挤在我的后面,再往后一看,见一位小伙子伸开双臂护着她,这才知道,那只手是男人之手,是男人的霸道之手。我们三个人虽然被分隔开了,但是离着还不远,无奈眼前脑袋重重,目光聚在一起还很不容易,好在我们的个子都很高,终于等来了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机会,三双眼睛轮流一对,异口同声地说:“出去吧!”到了复兴门站,车即将停稳的一刹那,韩先生嚷了一嗓子:“撤!”我和田先生同时大喊:“撤!”一起用力往外挤,终于杀出了重围。

走出地面就是百盛,百盛早已关门,可是麦当劳没有关,进去一看,服务员都换成准中年人了,懒散的表情,催人睡意,催人回家。三个人要了大杯可乐,找了个桌子坐下,一口气喝下去了半杯,定了定神,韩先生打电话叫一个朋友开车来接,一切都忙完了,这才发现身边的桌子旁的角落里,坐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正在打电话,眼睛里含着泪,大声诉说着自己婚姻的不幸,看来是伤透了心,她的诉说,毫无顾忌,说的什么,没有全记住,有些却记得很很清楚,一是她的丈夫回家就玩电脑游戏,连看她都不看一眼。“我们一年都不亲热了,你能相信吗?”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回答的,但她得出了一个结论:玩电脑游戏的男人都是自私的男人。那个女人可怜地说:她对那个家已经厌恶到了极点。每天回去都要做激烈的思想斗争。她想卖房子,可房子太贵了,还不如找一个有房子的男人,但周围都是老男人,而且有些赤条条的,于是她发出了质问:“那些优秀的男人都到哪去了?”我们都笑了起来,想互相推荐一下,又怕弄假成真,赶紧起身走了。等我们走的时候,她的电话还没有打完,至少打了四十分钟。

坐着韩先生朋友的车回到回龙观,找了间茶社,一边打牌,一边喝茶,不停地喝了一个多小时,才算喝通了。一致认为,下次进城,还要去吃那家的牛肉饼。回到住处,已经两点多了,躺在床上,大脑很兴奋,怎么也睡不着,忽然又想到:昨夜是平安夜吗?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89

Trending Articles
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